朱炳康:助推靖江造船業跨越騰飛
2013-10-30 17:09:32 來源:靖江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作為新世紀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集團決策的參與者、企業管理的執行者、企業發展的建設者,朱炳康見證了新世紀造船集團快速崛起的奇跡。在37年的奮斗歷程中,他心系造船、情系企業,助推新世紀登上民營造船第一寶座。
人物名片
朱炳康,1952年10月出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為江蘇新世紀造船集團副董事長,曾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事會主席、新世紀造船公司副總經理、新時代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公司建設常務副總指揮、新時代造船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等職。他先后被評為靖江市技術改造先進工作者、省優秀人民調解員、泰州市科技擁軍先進個人、泰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
同心協力 共創萬噸船輝煌
1976年,告別了6年軍旅生活的朱炳康,來到當時新世紀造船集團的前身——國營靖江造船廠工作。從來沒有接觸過造船的他,開始潛心鉆研造船。
上世紀90年代初,全國地方船廠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空間狹窄。靖江造船廠的主打產品小駁船在市場競爭中遭遇冷落,船廠持續虧損、瀕臨倒閉。1994年,袁凱飛臨危受命,走上靖江造船廠黨委書記兼廠長的崗位,朱炳康任公司的黨委副書記。
“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我們不能再造大家都能造的小駁船,要造就造萬噸級的遠洋貨輪,這樣才能擺脫低層次惡性競爭。”在認真分析、研判形勢的基礎上,袁凱飛、朱炳康等班子成員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靖江造船廠要造大廠不愿造、小廠不能造的1~4萬噸級輪船。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行業內外的普遍質疑。在當時,全國僅有5家國有大型造船企業能造萬噸輪,對于一個民營小船廠而言,想造萬噸輪無異于癡人說夢,況且,靖江造船廠手中沒有一艘萬噸輪訂單。
當時,以袁凱飛為首的領導班子頂住沉重的壓力,帶領靖江造船廠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他們晝夜兼程尋覓萬噸輪市場,終于和香港的船東談妥了承建兩艘萬噸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的合作事宜。1995年,靖江造船廠和香港恒和公司簽訂了1+1的12000噸散貨船訂單。
1997年7月18日,靖江造船廠第一艘萬噸輪下水。這開啟中國地方造船廠成功制造萬噸輪先河。此舉震動了全國造船行業,帶動了江蘇乃至全國造船企業實施萬噸輪技改,引領了民營造船廠快速發展。
國際造船界開始關注靖江造船。靖江造船廠隨后就接到了印尼一家船東的邀請,參與建造兩艘1.75萬噸油船(船型 船廠 買賣)投標,并一舉中標。這筆訂單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效益。從此,新世紀造船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與此同時,企業的船型產品結構不斷升級,實現了油船、散貨輪、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三大主流船型系列化。如今,企業已造出32萬噸VLCC大型油船,正向著化學品船(船型 船廠 買賣)、萬箱級集裝箱船等高端船型邁進。
潛心黨建 春風化雨凝聚員工心
朱炳康曾在部隊里擔任過文書、班長、副排長及連隊團支部書記等職務,進廠沒多久,他就被安排至廠黨總支辦公室,從事宣傳教育工作,并走上了企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領導崗位,自此他便和企業黨務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作為黨務工作者,朱炳康抓住了凝聚人心這根主線,“圍繞生產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生產”。他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入手,及時調整黨支部設置,合理調配所轄部門,配強配齊支委成員,為組織優勢的充分發揮提供了有效保證。
為了統一全員思想,他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通過黨、工、團等群團組織,開展形勢宣傳,組織員工座談,并開展了“企業發展靠員工,員工發展靠企業”、“企業興、家庭興、員工興”、“我為企業獻一計”等大討論活動,鼓勵大家為企業發展獻計,教育員工主動迎接挑戰,不斷完善自我,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投入到企業新的建設浪潮中,讓企業煥發出更大的活力和更強的生機。
2001年,新世紀造船進行了改制,朱炳康帶領大家一起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通過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積極謀求“圍繞生產服務生產,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激發了黨組織的內在活力,確保企業改制后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不變。
一系列舉措凝聚起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為企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鉆研技改 助推新世紀造船快速崛起
2001年,朱炳康兼任企業副董事長,主管生產管理和技改。面對新的挑戰,他積極探索,身體力行。
當時,正是企業產品結構從萬噸級船舶向5~10噸級船舶邁進、產能規模進一步擴大的關鍵時期,朱炳康意識到這不僅是企業的發展機遇,更是他提升管理水平的機會。
2006年初,新世紀造船緊抓造船行情持續升溫這一難得的機遇,果斷決策投資建設新時代造船,迅速擴大產能,提升綜合實力,實現規模發展。朱炳康被調任為新時代造船公司建設常務副總指揮。
為了圓滿完成董事會的任務,朱炳康緊緊圍繞建設現代造船基地的要求,科學有序地推進新時代公司工程建設。在長期從事技改工作的過程中,朱炳康根據企業實際,總結出一條“既節約資金,又切合需求,既節約工時,又不影響生產”的技改工作方針:“圍繞產品、適度投入、逐步改造、穩步推進”,他嚴格按照企業船舶建造的流程來組織工程建設,縝密計劃,督促建設。
在朱炳康的帶領下,2007年6月,投資20多億元、年產能300萬載重噸的新時代造船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即建成投用,真正實現了新廠建設與船舶生產的同步。全面竣工交付之日,兩艘11萬噸級的船舶建成下水,大大提高了企業工效,縮短了投資的回收周期。
隨著企業產品結構的不斷調整,管理粗放、效能低下的傳統造船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接手生產管理后,朱炳康研究學習現代造船模式理論知識,帶領相關人員到上海滬東及日、韓先進造船企業學習,提出了“遠學韓國三星、近學上海滬東”的口號,在企業內部開啟了“推進轉模、提速增效”的新征程。
在他的努力下,現代化總裝造船的生產管理模式在新建成的新時代造船公司得到了有效運用,船舶建造效率顯著提高,產品質量大大提升。這些都為新世紀造船集團發展成為中國最優秀的民營造船企業奠定了基礎。
即使在目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朱炳康仍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在袁凱飛董事長的帶領下,新世紀造船不僅實現了一步步跨越,也經歷了幾次危機的挑戰。目前,這一輪的危機后,企業又新接并生效訂單25艘,意向訂單22艘,在手訂單排至2016年,他堅信新世紀造船一定能直面危機,繼續前行。
靖江造船業發展大事記
1994年 靖江船務工程總公司首次建造的300英尺甲板駁(船型 船廠 買賣)順利下水。
1996年 靖江造船廠被評為扭虧增盈先進企業,企業為上海海運集團建造的浦東號大型浮船塢(船型 船廠 買賣)一次下水成功。這是國內首次在干船塢中建造的最大的整體式浮船塢。
1997年 靖江造船廠舉行為香港恒和船務公司承造的1.2萬噸“虹春號”散裝貨輪下水慶典儀式。這是靖江造船廠承造的首艘萬噸輪,也是我國地方船廠承造的首艘萬噸輪。
1998年 靖江造船廠為賽浦路斯建造的4艘1.4萬噸多用途船正式開工,這是該廠首次出擊歐洲市場的一大杰作。
1999年 中國加入WTO后,中美間最大一筆造船合同落入靖江造船廠。靖江造船廠與美國克利伯航運公司建造6艘5.1萬噸靈便型散貨輪,每艘造價1.5億元,是當年我省最大一筆造船合同。
2000年 靖江造船廠首艘自營出口的8000噸多用途船順利交船。
2001年 靖江造船廠被省政府批準成立江蘇新世紀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靖江造船廠建廠三十周年。
2003年 國家造船統計權威機構——中國船舶行業協會公布的全國造船前十名排行榜出爐,江蘇新世紀股份公司榜上有名。這標志著靖江造船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2005年 東方造船公司開工建設亞洲起重能力最大的船舶,海洋鋼結構生產線通過竣工驗收。
2006年 江蘇東方造船公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07年 落戶靖江的江蘇新揚子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有限公司順利投產。
2007年 新世紀造船產銷過百億,成為靖江造船業乃至全市企業中首個過百億的企業。
2007年4月,新揚子造船通過新加坡注冊的“殼”公司揚子江船業(位置 評論 新聞),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功發行11.42億股,募集資金55億元人民幣,成為靖江首個上市企業。這激發了靖江企業境外上市的熱情,目前,靖江造船板(產品庫 求購 供應)塊已先后有東方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格菱動力、亞星錨鏈(產品庫 求購 供應)等企業上市。
2010年 靖江的造船完工量首次超過了造船大市遼寧省大連市,成為僅次于上海之后的全國第二大造船基地。
2012年 靖江船舶產業納入國家船舶工業“十二五”規劃。